ZhChT 討論區
    • 註冊
    • 登入
    • 搜尋
    • 版面
    • 最新
    • 標籤
    • 熱門
    • 使用者
    • 群組
    1. 首頁
    2. MaKaFun
    • 個人資料
    • 追隨 0
    • 追隨者 0
    • 主題 4
    • 貼文 10
    • 最佳 0
    • Controversial 0
    • 群組 0

    MaKaFun

    @MaKaFun

    素食主義者

    3
    聲望
    1
    個人資料瀏覽
    10
    貼文
    0
    追隨者
    0
    追隨
    註冊時間 最後登入
    年齡 25

    MaKaFun 取消追隨 追隨

    MaKaFun 發佈的最新貼文

    • Hong Kong Sevens由一票難求到一半空凳

      和一些國際記者閒聊,對「新香港」政府這個月搞的一系列大外宣一律炒車,都感到是意料中事,反而更令國際社會深信香港已經徹底改變。除了鬧劇一場的「新香港國際金融領袖峰會」,更令無數香港人覺得惋惜的是香港曾經非常自豪的品牌「Hong Kong Sevens」國際七人欖球賽,也被「新香港」弄得面目全非。

      本來「新香港」政府的算盤是由「金融峰會」拉攏各國上流社會,宣示「做生意一切如常」,然後由「Hong Kong Sevens」吸引國際遊客,兩個活動有明確分工。而綜觀其他地方,其實也有類似的疫後活動,例如新加坡的FinTech國際金融峰會之外,早前的一級方程式大獎賽就錄得破紀錄觀眾人數,門票被炒貴數倍,酒店一房難求,確是在上中下層全方位帶動經濟。

      可惜,「新香港」不是新加坡。

      「新香港」的「0+3」對遊客而言依然非常不方便,更致命的是「黃藍碼」一類安排,甚至令一些已經購票的國際遊客被拒進場,正在追討賠償。當這個地方依然有限聚令、口罩令、警察每天都戒嚴式防這樣防那樣,來到打算狂歡的人又隨時違反國安法,有沒有人願意貼錢買難受,現在就很清楚。在球場不用說不准慶祝,甚至不准飲食,更甚至不准徐罩,而完場後附近百市蕭條,沿途警察又凶狠成性,這和昔日的嘉年華氣氛,自然又是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根據官方數字,早就不求大球場坐滿四萬人,以三萬為目的,但售票只是三萬的七成多,這樣的表現,相比起昔日Hong Kong Sevens、和現在新加坡的盛事都是黃牛黨炒買目標,自然非常不濟。何況官方數字肯定已經包含了贈票、免費票之類,整個活動和「金融峰會」一樣,也是自暴其短。

      令人心酸的是曾幾何時,Hong Kong Sevens象徵著香港最與國際接軌的一面。這項賽事可以追訴至1975年,時任香港欖球總會主席的南非商人Smith,和一家煙草公司倡議舉辦七人欖球世界錦標賽,翌年就付諸實行,第一屆比賽有十支隊伍參賽,然後規模不斷擴大,場地也從香港欖球協會,轉移至香港大球場,全球影響力不斷提升。國際欖球一哥斐濟是英聯邦國家,最重視的就是Hong Kong Sevens,斐濟欖球教練布萊因曾在得到奧運冠軍後訪問香港,受《蘋果日報》採訪時曾這樣說:

      「香港七人欖球是斐濟欖球隊首項參加的國際賽,國民很重視香港站賽事,因為他們首次在電台及電視看到是香港站的比賽,故很多斐濟人會儲蓄一年錢來港比賽,另外,賽事設有10萬美元的冠軍獎金,對他們來說,這相等於一年的薪金,可是很大筆的金錢,這些都成了他們在香港站表現特別出色的原因。」
      

      在過去五十年,全球不少城市都舉辦七人欖球賽,但香港的還是最成功,作為其霸主,斐濟也受惠不少:至今斐濟共贏得19次香港錦標賽冠軍、28次打入決賽,這一記錄,無人能敵。主權移交前香港的英屬身份,也有助吸引這些和英國有淵源的太平洋島國到來,而這正是香港國際軟實力的體現。假如沒有香港這個「國際都會」的欖球比賽,欖球能否再次成為奧運正式項目,大是疑問;而沒有英國的淵源,主權移交後的香港會否舉辦欖球賽,也不言而喻,更不用說和斐濟這樣的太平洋島國有甚麼交往。

      香港和太平洋島國的關係,假如能通過欖球開拓,可謂潛能無限。除了斐濟,湯加、薩摩亞等都是欖球強國,都是香港七人賽常客,也都是英國文化圈的成員。這些國家並非毫無戰略價值:說起來,香港曾有電視台和湯加國王商談過合作,中國曾探討在湯加部署衛星站,港人也有移民太平洋島國的案例,還有部份島國與台灣保持外交關係,成了兩岸外交的剩餘戰場;至於斐濟,還是唯一參加中國「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的太平洋島國。本來,要和這些國家建立民間交往,實在不容易,一來距離太遠,二來對方人口太少,三來雙方興趣差異太大。香港主辦的欖球賽,本來成了「民間外交」不二之選。

      又有誰想到,曾幾何時的全城盛事,現在只得一張張的空凳,教人情何以堪。

      Hong Kong Sevens

      發佈在 市民廣場 美麗新香港
      MaKaFun
      MaKaFun
    • 我男友不舉,我隻手勞損

      早排玩princess dating識左個男仔,好錫我,雖然年紀大左D,今年四十幾歲,但外表唔差,頭髮濃密,又有做開運動,都有178高。

      除左每次行街食飯佢比晒之外,仲每個月比2萬蚊我洗,令我唔洗番工可以有時間自由。我同屋企人住得逼,佢專登幫我租左個二百幾尺既服務式住宅。

      本來一切都好好,但性生活唔愉快。佢成日好想要但又成日軟皮蛇,舉唔起。為左滿足佢既性慾,我已經就佢所有姿勢,什至玩埋野戰增加激情,但佢都係太軟入唔到,唯有用手幫佢。

      有時隻手郁半個鐘,老鼠仔都出埋佢都係出唔到,好難硬。後來先知原來佢keep住食保康絲呢類生髮藥,所以搞到自己不舉。

      我已經手攰心攰,自己亦得唔到滿足。佢對我樣樣野都好好,但不舉真係唔得。

      發佈在 感情 交友app
      MaKaFun
      MaKaFun
    • RE: m22脈衝光, 香港一街美容院都係假機!

      @游敏 在 m22脈衝光, 香港一街美容院都係假機! 中說:

      @MaKaFun 在 m22脈衝光, 香港一街美容院都係假機! 中說:

      @游敏 在 m22脈衝光, 香港一街美容院都係假機! 中說:

      識野既人一定揀Excel V, 唔識野先去做M22

      我之前做過Excel V, 係幾好,但成萬蚊打一次呀

      你係咪搵醫生打?搵醫生打緊係貴,出面好多美容院通常$5000有找,平一半!

      有冇邊間推介? 我想再打Excel V, 要平得來係Full Set

      發佈在 美容
      MaKaFun
      MaKaFun
    • RE: m22脈衝光, 香港一街美容院都係假機!

      @游敏 在 m22脈衝光, 香港一街美容院都係假機! 中說:

      識野既人一定揀Excel V, 唔識野先去做M22

      我之前做過Excel V, 係幾好,但成萬蚊打一次呀

      發佈在 美容
      MaKaFun
      MaKaFun
    • RE: 香港親共餐廳及商戶列表, 不斷更新

      good! 好用!

      發佈在 飲食
      MaKaFun
      MaKaFun
    • RE: 家用激光去斑機 會唔會比美容院皮秒更好?

      我之前個男朋友送過比我,我用左幾次就掉左去垃圾桶。

      K-mart咁平既野,你唔係咁天真以為幾百蚊一支筆仔就得可以去斑?如果有效所有美容院都執笠。
      人地美容院咁大台機先夠能量打,你一支筆仔就得人地就唔洗幾十萬買部機。

      家用激光去斑機

      Slide1.jpeg

      發佈在 美容
      MaKaFun
      MaKaFun
    • 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現代推行民主感到悲觀

      剛剛於電視中見到幾個烏克蘭市民身處街道共同祈禱,難以想像置身戰地現場的憤怒、不滿和恐慌。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一個在二十世紀先後四次宣布獨立的民族國家,無數政治倡議者先後入獄、被殺、流亡,終於在1991年成功公投獨立,趁蘇聯解體前夕,另闢蹊徑。

      三十一年後,竟在西方民主國家眼下,再度被俄羅斯入侵佔領,頻臨亡國危機。

      一年半前,港區國安法通過後,不少同伴執意留在海外或流亡海外。除了避險,不少同道中人多少相信在國際體系仍未土崩瓦解之前,我們依然有義務參與國際倡議,藉以指出西方國際社會對中共的盤算錯誤,糾正國際社會對中共的幻想,解除彼此利益盤根錯節的自欺欺人之況。

      但美國為首的二戰後國際體系破爛不堪,不能應付威權政體的挑戰,甚至多番決策錯誤,促使人道危機爆發,不是2022年才首次發生的事件。

      1991年烏克蘭二次公投宣布自決獨立時,老布殊政府先是希望烏克蘭留在蘇聯,免卻大國崩解的地緣政治危機,後來才首肯認同公投。

      2004年人民起義,橙色革命,反對舞弊選舉。美國小布殊政府和其北約盟友正身陷中東亂局,無暇理會俄羅斯和中共密謀東山再起。

      2014年,烏克蘭革命,當地人民反對政權放棄與歐盟簽署政治和自由貿易協議,抗議烏克蘭政府靠攏俄羅斯。同年,美國總統奧巴馬會見習近平時,雖然提出重反亞洲政策,卻指美方並無干預香港政局,不欲公然與華交惡。

      2022年,普京入侵烏克蘭。期間,聯合國系統無從阻止威權俄國擴張,戳穿其政治謊言。

      歐美政府組成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NATO)自相矛盾,畏懼烏克蘭加盟,抗拒增加與俄國的潛在軍事衝突,如同斷絕啓動共同保護機制,接而守護烏國的可能性。

      美國在經歷七十年代的越戰失利,二千年情報機關誤報阿富汗及伊拉克的大殺傷力武器醜聞和當地政治分析,再到事前派兵統計部局失誤,佔領後無力協助建立當地政府和盟友,反而增加前朝政府官員和當地人民敵意,都令當前美方朝野內外首選避戰、降低衝突、控制意外,偏好外交談判(Diplomacy)和選擇性制裁。

      即使美國政府剛剛整合了近十年於亞太政策的反思,構成新的印太策略框架(Indo-pacific framework),期望透由改變中共身處的國際環境,去改變中共的國際運作和其政治影響力;俄國是日侵略烏克蘭,無疑令所有人從頭質疑西方民主國家念兹在兹的國際秩序和國際系統,即使不是𣊬間瓦解,在戰爭危機和國家暴力當前又多有意義?甚至能維持當久?對於守護台灣,抵抗中共的承諾,又能去得多遠?

      即使今天英國政府或即將推出新的BN(O)避風港政策,惠及九七年後出生的香港年輕人移居他國,其結果也可能只是延後某種人道災難。義人不在香港當災,也可在其他地方遇難。

      如斯情況,也更令個別自許國際倡議儼如秘密政治、人脈至上、方得到有權者加持以演繹港人訴求的觀點顯得蒼白無力,無關宏旨。在一個崩壞的國際系統面前,國際倡議聊勝於無。若然跨國政府不作根本性的戰略改變,所有倡議的盡頭都只會是未路。美國跨政治光譜者更不排除民主制度可以在十年之間失落破滅,內部矛盾失序,外部為敵竊取。

      現代民族國家——十八世紀以降的政治產物——遇上二戰後國際秩序被深深衝擊的片刻,人民自救、互相扶持、自我組織,在國家體系以外張羅織網,似乎不是可取選擇,而是必經路徑。

      到底遙遙欲堕的現代民主國家能否革新運作體系?國際系統不斷聲張的聯合制裁於威權強國有多少制約?被威權政體衝擊的二戰國際體系,距離崩壞、重組及重生還有多遠?答案,似乎都是悲觀勝於樂觀。

      我們能夠肯定的可能只有一件事:在事態變得更壞之前,事情絕對不會變好。

      而經歷一個動盪的時局和世界,面對許多習以為常的文明殞落、失散、重生,似乎是唯一不變的定律真理。

      只望天佑義人,願世上好人一生平安。

      發佈在 時事 民主與極權
      MaKaFun
      MaKaFun
    • RE: 玫瑰線 優惠, 有冇推薦香港邊間好?

      @janetchan 在 玫瑰線 優惠, 有冇推薦香港邊間好? 中說:

      想問玫瑰線 同普通埋線有乜野唔同? 好似都係同一樣野

      玫瑰線有倒鉤,提拉既效果比普通埋線勁50%,埋4線玫瑰線已經等於普通既6線。

      發佈在 美容
      MaKaFun
      MaKaFun
    • 打疫苗有效降低重症,才能放寬與病毒共存

      CDC發表了美國最新的疫情統計數據。https://www.cdc.gov/mmwr/volumes/71/wr/mm7104e2.htm

      美國最新的疫情統計數據

      觀察一
      係delta流行期間,係無打針嘅群體中,每星期每十萬人中有460人感染COVID,相對於有打針嘅群體中,每星期每十萬人中只有91人感染COVID。無打針嘅感染率係有打針嘅5倍。

      觀察二
      係Omicron開始流行期間,係無打針嘅群體中,每星期每十萬人中有726人感染COVID,相對於有打針嘅群體中,每星期每十萬人中只231人感染COVID。無打針嘅感染率係有打針嘅3倍。

      觀察三
      係delta流行期間,係無打針嘅群體中,每星期每十萬人中有11人嘅死因與COVID有關,相對於有打針嘅群體中,每星期每十萬人中只有0.7人嘅死因與COVID有關。

      觀察四
      係Omicron開始流行期間,係無打針嘅群體中,每星期每十萬人中有9.7人因COVID或其他相關原因死亡(只係稍為低於delta),相對於有打針嘅群體中,每星期每十萬人中只有0.5人因COVID或其他相關原因死亡。

      打針係可以降低感染同死亡率。

      另外,係完全唔考慮這統計中嘅人口與香港人口係年齡同性別比例上嘅分別,假設香港現在實施與病毒共存嘅方針,係現時八成接種率並假設所有學童全部打針嘅情況下,香港每星期可能會有大約160人死於與COVID有關嘅疾病。

      如果有九成接種率,香港每星期可能會有大約95人死於與COVID有關嘅疾病。而如果有九成九接種率,香港每星期可能會有大約40人死於與COVID有關嘅疾病。

      以上死亡人數嘅推測有好高不確定性嘅地方,只係一個好粗疏嘅推測。因為美國與香港係防疫措施、市民根隨防疫措施嘅比率、醫院系統等都不一樣。香港嘅感染同死亡人數有不少機會會低於上述嘅推測。

      大家可以衡量下現在是否實行與病毒共存嘅時間,還是要再提升接種率才考慮。呢一個唔係醫學決定,而係社會每個人嘅取捨,與醫學無關。

      發佈在 市民廣場 omicorn 病毒共存 動態清零
      MaKaFun
      MaKa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