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做業主真係好慘,被網絡欺凌逼減租。
-
點解大家覺得舖頭經營有困難執笠,就要業主減租?唔通業主唔使供樓,業主冇困難咩?
業主賺硬?業主唔會蝕?業主唔會被call loan?
因為叫業主減租D人,大多不是商舖業主,以為業主一定牟取暴利,又唔知人哋個舖幾錢買番嚟?扺押條件係乜?業主一定係吸血鬼?
為什麼業主寧願丟空也不減租出租呢? 如果業主選擇把單位割價出租,將直接影響工商舖物業的價值。租金作為直接支持舖位價值的指標,租金下跌會導致物業貶值,而首當其衝就是影響銀行估價,火燒連環船,你也能想像後續情況吧。
而且工商舖物業不少業主都透過公司持有,以公司名義借貸購入,部分銀行會要求借款公司每年提供抵押物業的估值報告。如果物業價值沒有大幅下跌時,大家也就相安無事;但如果物業估值大幅下調,銀行有可能會馬上向貸款人要求補上一部份差價,也就是俗稱的call loan,又或者增加抵押資產。
點解人哋「澳牛」每日營業額約10萬,每年營業額超過3000萬,即使扣除成本後仍有過千萬盈餘。而且仲可以逆市加價,但你做唔到,就賴業主唔減租?賴港人北上消費? 問題係你自己出品唔夠吸引力,缺乏競爭力,就把責任推卸俾業主做解脫? -
一個自由經濟體,最重要係有得選擇。一個市場供或者求是但一方選擇少咗,都唔係好事。
零願丟空都唔肯減租。我睇到呢啲叫屯積居奇,對整體經濟一啲都無好處。
經濟政策應該係鼓勵經營(有生產力)唔係鼓勵收租(助享其成)嘅人。
香港最能夠體現「地產霸權」,就係商舖,啲大商場,由一個大業主把持,經營者面對大商場大業主係處於不對等嘅地位,只有大型零售集團有本事應付到商場嘅條款,變相令消費者選擇減少。更甚者,新市鎮嘅零售基本上係係由商場組成,如天水圍、將軍澳、馬鞍山、沙田。喺新市鎮只有一式一樣嘅商舖組合,想搵小店真係艱難。
香港咁低稅嘅地方,都做唔番以前價廉物美嘅「購物天堂」,貪婪嘅商舖業主都係其中一個原因。但係,要商舖業主,尤其係地產商,大發慈悲係無可能。只能夠製造多啲商舖小業主,增加小業主之間的競爭。
香港城市設計需要多啲街舖,平衡番大商場嘅影響力。而發展土地嘅時候,應該要鼓勵開發商會將零售部份賣出去,市場上多啲商舖小業主,另外同時要打擊丟空。
對業主同經營者之間嘅供求關係先會較為對等。對經濟、對消費者先較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