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利用完香港, 人和島都可以唔要, 權威最重要
-
中國需要香港嗎?2016年,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受訪時指出,「中國需要香港,但是否需要香港人,那是另一回事。」今年8月,投資專欄作家股榮撰文時說,「共產黨需要香港,但不需要香港人。」如今,資深投資者林一鳴認為,中國已不需要香港人,數年後,甚至連香港也不需要。
林一鳴從事金融業三十年,曾經於上海讀書及工作,熟悉國情及金融圈。自6月香港陷入「完美風暴」,未見平息跡象,這位知名投資者察覺到,「北風」開始轉向。林一鳴指出,中港合作關係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大約是千禧年,中國未曾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除了借「香港地」作轉口貿易通道,更需要香港人的專業知識。他便曾經獲邀到上海期貨交易所工作,備受尊重,「不時補貼十萬八萬,去交流學習。那時說港式普通話受到崇拜!」他笑說,感覺如同今日外國人說廣東話一樣。
十年前開始進入中段,他很少聽到這類計劃,反而有大量內地人來港學習,「中段需要香港,但不太需要香港人。」未來幾年,中港關係將踏入第三階段,他認為中國連香港都不再需要了。
官媒風向轉
「今次的影響是長期的,過去中央都會保護香港形象,就算佔中都不會令國內人感覺太負面,跟今次不同。」自7月開始,內地傳媒開動洗腦機器, 大量抹黑反修例運動,近日官媒甚至點名批評香港首富李嘉誠,他認為是中央間接導向傳媒,「令內地人有相同感覺—香港好麻煩、不聽話,前景很差」。
曾幾何時,林一鳴形容內地人看待香港,如同香港人看日本般,覺得很先進,如今已經改觀,「同一件事焦點不同,內地人看到的是示威者打國內人。」內地傳媒風向一面倒,他覺得輕則影響內地人來港升學、投資意欲,重則令取消開設分公司、IPO,「不會明天立即出現,可能是三、五年後,但趨勢是愈來愈少內地人」。
「中央有好多個仔,過去香港考第一,不是太聽話時,會嘗試去教,但早幾年前已計劃扶持第二、第三個仔。」他指出,這名二仔叫「深圳」。8月中,中央發布《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中港兩地熱烈討論,當中離不開問:「深圳要取代香港嗎?」
一直以來,內地某某城市要取代香港的說法,外界經常視之為「狼來了」。不過,林一鳴認為今次中央決心很大,香港定位將會扭轉,計劃多時的粵港澳大灣區亦將棄之如敝屣,「以前是希望深圳學習香港後一齊做。近這兩個月沒有人再提大灣區,包括CY(前香港特首梁振英),大家知道不會出現」。
「如果香港金融地位下降,甚至不再是國際城市,中央會覺得可惜,但不會挽救。」他解釋,內地態度「180度」轉變,源於清楚知道香港深層次矛盾積重難返,猶如男女朋友吵架時氣上心頭,「連對方呼吸都會憎恨,做什麼也錯」。
中共寧願維護極權的臉子
他形容,這種「怨恨」早於雨傘運動時出現,加上房屋問題、內地人來港搶資源,矛盾一觸即發,「當年沙士過後便轉好,雷曼事件也能平息,但今次仇恨難解」。
局部開放A股市場
過去內地城市難以取代香港,主要因為融資困難,「現時資金出入需要外管局批,其實只要改變這一環節,基本上已經解決問題。」他坦言,中央有三大禁忌,國家主權、內地企業和居民資金外流、資訊流通,其餘都有商量餘地。
「中央正開始計劃,你見到深圳先行區的其中一個重點是人民幣國際化。」林一鳴大膽預測,未來三年內,境外投資者可以局部進入內地A股市場,直接開設A股戶口,直至2025年,外資資金更可於內地自由進出,股票市場全面開放,「總之外資入來深圳投資股票、房地產,沒有再從事其他事,便可以自由進出」。
「香港一直扮演的功能好像八達通,外國人視之為支付工具。如果有一日八達通爛了,外資會否離開?不會,雖然麻煩,但可轉用其他支付工具」。
他重申,雖然內地必定嚴守金融風險的底線,但中央繞過香港,給予深圳局部開放外商投資的便利,並不如外界猜想般困難。
問及內地法治不健全、政制封閉會否打消投資者意欲,他認為問題不大,「正如很多香港人到內地買樓、設廠,關心的是樓價升幅、貨品賣唔賣得,不是最關心common law,很多投資者都持這種想法」。
「A股如開放給外國人,對香港將是很大震撼。」林一鳴指「滬港通」及「深港通」,屆時將會首當其衝,H股也會式微,對香港金融發展影響深遠。
若失落融資地位,他認為香港有機會成為下一個台灣,「其實未必太慘,但你要接受新的生活模式,不介意大學畢業生低廉的人工,每日飲咖啡,做文青看書。只要睇得開,也是小確幸,至於最叻的一班,仍有機會到外地賺錢」。
原文作者: 林一嗚
-
香港已經是用完即棄的踏腳石,早在計劃大灣區時,便想用深圳取代,以示極權比民主好.
其實由始至終中共都冇當過香港係自己人, 反而除之而後快.
所以香港人, 要反抗到底, 不然不但民權司法大倒退, 當你沒有了自主權, 連經濟也會玩完. -
其實沒有中國拖累, 香港會更好:
瑞士世界經濟論壇(WEF)公佈2019年《全球競爭力報告》(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9),特朗普發動貿易戰,拖累美國不敵新加坡,跌至第2,香港較去年躍升四位,排名第3。
報告指香港在10個細項打入十大,創下紀錄,當中四項排行第一,亦是眾經濟體之冠。該四項為宏觀經濟穩定性(100)、健康(100)、金融體系(91.4)和產品市場(94)。不過,報告指香港最弱一環是「創新能力」有限,僅得63.4分,排名第26,較排第13的新加坡少12分。另外,新加坡和香港的另一分野是「勞工市場」。報告指香港缺乏勞工權益保障,僅得10分,排第116,而新加坡得89分,排第18。主要是因為香港政制缺乏民主, 形成老一輩權貴把持, 勞工權益極差.
WEF去年曾讚美德國、美國、瑞士和台灣是「超級創新者」(super innovators)。今年民主的台灣在「創新能力」指標方面繼續名列前茅,同樣緊追在該三國之後排名全球第4、亞太第一。WEF表示,全球只有這四個經濟體「創新能力」得分超過80。
WEF網站/中央社